【区域资讯】天府新区,走出非遗活态传承独特之路
2023-06-12 16:37:56

非遗传承诉说心怀故土的深情,公园城市涵养文化自然的底蕴。


6月10日,是我国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由四川天府新区文创和会展局主办,四川天府新区正兴街道办事处、成都天府新区公园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四川天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承办的202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天府非遗生长计划启动仪式在四川天府新区天府官塘景区举行。


活动特别邀请了四川省文旅厅专家、四川省非遗专家委员会委员、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服装学院蜀绣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朱利容,四川大学教授、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四川省省级非遗评审专家胡绍中,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省省级非遗评审专家胡晓远为四川天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专家顾问。




,时长00:17



活动现场,云游天府·天府非遗影像片正式上线,再现高超的非遗技艺,讲述动人的匠人故事。非遗集市上,周家刀锻制技艺、永兴土陶烧制技艺、古琴斫琴技艺等非遗大师齐聚官塘,“天府非遗知多少”知识答题赢百元非遗集市消费券活动吸引近千人参加。




活动当天,天府非遗生长计划正式启动,由四川天府新区非遗协会发起的天府非遗品牌联盟签约仪式圆满完成。周家刀、珠绣、蜀锦、太平窑等非遗手工艺品集体亮相,牛水煮、蔬小妹·芋儿烧鸡、三星云崖玉兔等品牌故事打动人心。



01


非遗产业化发展初见成效


据了解,2022年是天府新区成立以来非遗保护传承发展进步最快速、成效最显著的一年。新区始终坚持“引育并重、壮大体量”“活态传承、沉浸体验”“产业支撑、数字赋能”三大工作思路,非遗系统性保护不断增强,非遗产业化发展初见成效。


非遗项目“质”与“量”双提升。据统计,2022年,天府新区成功申报2个省级非遗项目,实现省级非遗项目“零突破”;累计开展非遗专家现场指导和项目评审5次,非遗项目名录增至14项,非遗传承人名单增至9人。


↑周家刀锻制技艺


非遗场景“点”和“面”双覆盖。精心打造以“非遗文化为魂、A级景区为形”的天府官塘非遗产业集聚区,通过天府文化传承、非遗研学旅游、乡村魅力竞演等活动,辐射带动南新村“工美谷”、同治龙窑非遗研学基地、煎茶窑陶器美空间、周家刀非遗工坊、释玥森林和天府嘉元太平窑等非遗特色点位发展趋势,初步构建“一区多点”的非遗集聚发展新格局。


↑天府官塘。马骥 摄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非遗工坊“产”和“研”双融合。牛水煮年度营收超3亿元,获餐饮单日销售量世界纪录认证;周家刀线上合作网红粉丝量达1500万余人,单日最高销量达600余件;同治龙窑年均接纳非遗研学8000余人次……新区高效完成四川天府新区非遗保护协会登记成立工作,成功争取为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单位、市非遗保护协会理事单位;《天府官塘 心灵牧场—四川天府新区打造公园城市文旅融合特色场景》入选新华网“2022文化和旅游新发展典型案例”,新区获评2022文化旅游新空间。


↑牛水煮。杨燕礼 摄


天府新区,新时代的公园城市,非遗人的乡愁之地,逐渐走出一条非遗活态传承与产业化发展的独特之路。



02


7大行动方案

助力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小天从文创会展局了解到,今年,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新区新增认定区级非遗工坊15个、非遗项目15项,非遗传承人13人非遗项目数量总数高达29项



为进一步促进非遗传承创新发展,新区制定了“天府非遗生长计划,包含非遗项目能级提升行动、非遗消费场景培育行动、非遗协会造血提升行动、非遗品牌创新孵化行动、非遗产业聚合发展行动、非遗集合店落地行动、打造非遗数智化交易平台7大行动方案。



天府新区将以“天府非遗生长计划”启动仪式为序,助推天府非遗生长发展,在全区营造非遗品牌消费热潮,提高非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持续扩大天府非遗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为助力成都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非遗力量。



来源:天府发布

最新公告